查看原文
其他

米芾的登高

莫一奥 LCA 2022-10-23
2022053

淡然


得奇石,米芾如获至宝。

明代藏书家毛晋以带有杜撰意味的文字记载道:米后得之,抱之眠三日。米芾爱石,人尽皆知,但他是否真如毛晋所言连续三晚抱着这块石头入睡,便不得而知了。

米芾所得奇石,实际是一方山形砚,体型较小,名为研山,它之所以珍贵,一是因为石之形态奇瑰古朴、浑然天成,既可用以观赏又可用于研墨,颇为难得;二是因为石之使用者原为南唐后主李煜,小小石质砚台,经朝代更迭而未失,实属不易。

研山图 宋代 佚名

米芾赏石成癖,时常取出研山邀友人一同珍玩,渐而渐之,世人遍知米氏所藏,心有所期。

1089 年,米芾居润州(今镇江),欲寻一处新居所。待行至城北北固山时,仰望始建于东吴时期的甘露寺,俯观浩瀚江水,他感慨十分,又因这里离饮酒地望海楼不远,遂即有了在此建室的想法。

经多方探求,知北固山下的林地,早在晋唐时就有人居住过,而至宋时,已属润州苏氏家业。苏家与米芾本就相识,通过双方共同朋友于其中沟通,两家最后达成一致:苏家得研山,米芾换得一块心仪之地。

研山铭 宋代 米芾

虽是让出了奇石,米芾仍觉心满意足,未有迟疑,张罗建材,鸠工构筑,不久便建成了后人常会拜谒诗咏的海岳庵。清代诗人厉鹗( è )就曾以海岳庵为题,感慨几百年后的庵之衰败:米老风流绝代无,一庵零落近僧厨。

位于高岗之上的海岳庵,视野开阔,每次登至高处,米芾定会停留许久,兴之所至,他亦会赋诗作画,以记录眼前的极致美景。只是,留存至今的米芾画作,多为仿作,我们已是很难见到米芾登高之后的眼中实景。

《潇湘奇观图》局部 宋代 米友仁

1135 年,米芾早已离世,其子米友仁应朋友之邀,作画一幅,题为《潇湘奇观图》。

题之潇湘,与画中景致无关,米友仁是借潇湘二字道出父亲的潇湘情结,以此作为纪念。实际上,米友仁笔下的真实景致,正是润州,且是米芾站在海岳庵的高地上才能观看到的奇景,如其跋文所述:此卷乃庵上所见,大抵山水奇观,变态万层,多在晨晴晦雨间,世人鲜复知此。

《潇湘奇观图》局部 宋代 米友仁

米芾登高后的心境,“世人鲜复知此”,不过,黄公望当是有所体会。

在海岳安建成两百多年后,年迈的黄公望初次登临。这一年秋,他与友人同游润州北固山,过甘露寺,在米芾常常光顾的望海楼上画出了《海岳庵图》,图中楼阁高立,江水安逸,一如米芾所观之景。

潇湘奇观图 宋代 米友仁

又过近千年,米芾与黄公望的登高画作,均是难以寻觅。如此,若要体悟米芾登高之境,唯有静读时人的评述:楚米仙人好楼居,植梧崇冈结精庐。下瞰赤县宾蟾鸟,东西跳丸天驰驱。又或是,细致赏读米友仁的这幅《潇湘奇观图》,观其奇,观其淡,自有所悟。

古语言,重阳宜登高。登高,可为登高山,可为登高楼,也可为登高台。不论何种登高,感叹一览众山小之时,还应记得一份米芾式的淡然。

祝安好。


PS,还可一起赏读沈周的登高:


你还可以看:沈周 | 清音:石涛与窦唯
▼▼ 点击文末左下角“阅读原文”,收听宋元明绘画


▼▼ 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